先咨詢再考察 滿意后再購機
現在咨詢由于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國礦山開采經歷了一段野蠻生長的時期。隨著人工效率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礦山機械在礦產開采中開始起決定性的作用。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從歐美國家引進先進的制造技術,加大本國機械制造的研發投入,現已處于各個國家中較為先進的水平。機械產能甚至出現了過剩的情況,從礦機進口變成了礦機出口。
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礦機制造業的黃金時期。但隨著國家產業機構升級,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提高,對礦山開采的標準日益嚴格,國家關停了許多不符合規定的礦山,礦山機械的發展不得不朝著更科學、更綠色的方向發展。
礦山機械要發展,必須滿足的七大要求:
產品開發數字化。礦井內環境復雜多樣,依靠實驗采集數據耗時又耗力,而數字化技術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借助計算機模型模擬現實,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精準預測技術的可行性和產品的質量及生產周期。
企業協作數字化,利用因特網技術,將各個環節的信息集合在一起,使得資源共享,扁平化管理成為可能。
礦山數字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勘測數據,以三維立體的形式表現礦山內礦床、巷道和建筑間關系,方便生產管理和生產檢測控制管理。
2)智能化
智能化是“無人礦山”實現的基礎。實際開采中液壓支架升降、推移機器、收伸側護板以及噴霧灑水等都需要手動操作,為了減少工作面的工人數量,需要智能化的設備代替工人完成這些任務,人可以借助攝像觀察機器,在控制室遙控機器,讓工作人員遠離危險環境。
3)大型化
隨著國家大力整改礦山開發,對礦山開發要求和環保檢查力度的提高,許多中小型礦山消失,剩下的大多是更有實力的大型礦山基地。并且在西部地區也陸續發現了一系列世界級礦產基地,運行更穩定、效率更高、成本更節約的大型礦山機械成為了主要需求。
4)生態化
礦山開采時環境污染的問題一直是個難題。隨著國家進入轉型的關鍵期,將環境保護都納入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礦山機械“生態化”成為了發展方向。如何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使產品在生產中減少環境污染甚至不產生環境污染,是礦機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5)國際化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機械制造的產品開發,當然不能閉門造車。曾經的我們要進口國外先進技術,現在的我們可以自主設計研發,但仍要認清我們在新工業、新裝備、新技術原始性開發及工程化和發達國家的水平仍有一段距離的現實,結合自身特點,向著綠色、高質的道路前進。
6)固體廢棄物處理裝備
未來三十年,全球在信息技術、環境、能源、制造業等領域將出現“十大新興技術”,“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位列第二。
固體廢棄物,比如礦渣,礦渣是煉鐵、煉鋼的必然產物,不僅浪費資源,處理不當還容易污染環境,不符合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國策。國家“十一五”計劃下達了冶煉渣綜合利用率要達到86%的指標,推動礦渣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相關處理設備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7)宜人化
以人為本,是我們國家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礦山機械的設計也應遵循這一理念,考慮人、機與環境的協調,降振降噪降塵,給工作人員一個舒適的作業環境。另外還需重視機器設備的安全性能,要能夠適應各種金屬的非金屬的礦山和含煤塵、含易燃易爆氣體的礦井,避免事故發生,保證生產工作正常運行。
我國現在是礦山機械生產大國,但并不是強國。制造技術有待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有待增加,我們必須朝著數字化、智能化、大型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生產生態化、宜人化產品,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建設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