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咨詢再考察 滿意后再購機
現在咨詢在煤礦內作業,井下人員越少越好,煤礦專用扒渣機一臺可代替人工15-20人作業,節約人工成本的同時也降低安全隱患問題,出煤量一小時可達50-160方。所以說自從用了礦用扒渣機 實現了真正的“一舉兩得”。永力通礦用扒渣機廠家采用國家推廣的綠色電能,作為主要動力,利用電機和油泵把電能轉化成液壓能進行工作。煤礦專用扒渣機整機具備隔爆防爆功能,全車結構件使用國際鋼材焊接而成,牢固、耐磨性好;液壓系統采用標準液壓件和知名品牌的液壓部件、油缸、多路閥、馬達、油缸等,液壓管路采用國際DIN標準24°錐加O型圈兩道密。
為督促和引導煤礦企業進一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嚴防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事故,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近日研究制定了《關于減少井下作業人數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控制入井人數。單班入井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煤礦應采取措施將人數降到1000人以內;生產能力在30萬噸/年以下的小煤礦應將單班入井人數控制在100人以內。
《意見》提出,優化生產組織,合理確定產能。鼓勵煤礦企業通過核減產能從源頭上減少入井人數。堅決避免不顧地質條件和災害威脅程度,盲目增大煤礦產能,人為造成采掘接續緊張或采取人海戰術突擊生產。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按照每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
《意見》要求,合理下達生產計劃,簡化生產布局,減少采掘工作面數量。原則上,同時生產的采煤工作面與回采巷道掘進工作面個數的比例控制在1∶2以內。力爭將一個采(盤)區的單班作業人數控制在100人以內。
《意見》提出,優化井下勞動組織,推行崗位標準化作業流程,嚴格控制加班加點。優化調整設備檢修、巷道修復、物料運輸、安裝回撤等作業時間,避免在同一工作地點安排檢修班與生產班平行或交叉作業,避免在同一作業區域安排多個單位、多頭指揮混崗作業。錯時安排調研、參觀等非生產活動,避免個別時段、尤其是上午時段人員集中入井。減少井下交接班人員。特殊情形下需要實行井下作業現場交接班時,應盡量錯時交接班,避免人員聚集。煤礦企業應大力培育生產服務專業化隊伍,推行專業化施工。通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生產輔助作業人員。要逐步減少井下作業崗位,鼓勵煤礦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內,探索實施“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對井下部分作業崗位進行整合。實施夜班“瘦身”作業。鼓勵煤礦減少夜班作業,有條件的煤礦逐步取消夜班。
《意見》提出,煤礦企業應對礦井近期、中期、遠期的勞動組織及勞動定員進行合理規劃;當產能、工藝裝備等安全生產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時,應按照“能減則減”原則,及時修訂定員標準。要完善人員位置監測系統功能。所有入井人員必須攜帶識別卡或具備定位功能的相關裝置,實現對入井人數及其分布情況實時監控。
《意見》還在優化運輸系統,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大力推進巷道支護和修復技術創新等方面提出減少井下作業人數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的具體措施
煤礦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也將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高效推動煤炭服務國民經濟。永力通重工嚴格按照國家質量和環境監視部分的要求出產,為了能帶動我們國家建成綠色環保型社會,節能減排已不僅僅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體現,也是礦山機械行業的責任。作為行業中的重要一員,永力通重工的主要機械主要有:標準型扒渣機、加強型扒渣機、加強刮板型扒渣機、防爆型扒渣機、履帶防爆型扒渣機、全液壓扒渣機,我們現在做的都是四驅,電力型、柴電兩用型等均有銷售,滿足了廣大礦山挖掘裝載機用戶的需求。